服务热线:
无障碍浏览

政府智能门户:重塑政府网站“智服、智管、智治”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6-30 11:29
多彩博虹数字政府研究室
2025
       引言        

政府网站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前端入口,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重构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智能化跃迁和融合化升级,政府智能门户成为政府网站发展的新形态,集中体现数字政府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的治理理念,逐步解决网站信息过载、交互低效、服务割裂等问题,构建主体多元协同、使用集成便捷、内容精准个性、服务普惠智能、管理科学高效的智慧政府生态圈。今天,多彩博虹数字政府研究室将以政府网站的发展演进和政策趋势为切入点,探讨政府智能门户的技术架构和发展路径。

一、政府智能门户发展演进阶段

(一)初步建设阶段

在我国电子政务初步发展阶段,“政府上网工程”启动,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政府门户网站以静态形式展现,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政府机构信息、政策文件等内容,政府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

(二)规范发展阶段

在规范发展阶段,随着相关政策以及网站评估指标的出台,聚焦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三个环节持续推动政府网站规范化发展,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质量、增强办事服务能力、注重政民互动实效。

(三)集约发展阶段

在集约发展阶段,针对网站分散、重复建设等造成的网站标准不统一、建设管理不集中、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开展集约化探索和实践,将分散在不同级别的政府及其部门或同一政府部门内不同业务单位的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和服务的统一管理和一站式访问,政府网站已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在线服务的第一平台。

(四)智能门户阶段

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引导政府门户网站迈向智能门户的新发展阶段,以数字技术重构政府网站交互及服务模式,推动政府网站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全面分析政府网站用户访问数据、搜索热词和行为轨迹,并绘制详细用户画像,提供智能推荐、个性化用户空间等更精准的服务。通过AI等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政府网站全域搜索、互动交流、数据融合、内容输出的服务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打造更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政府智能门户。

二、政府智能门户发展政策趋势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设数字政府成为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抉择。

2021年,《“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发布,对于加强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政务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优化政务服务等提出要求。明确了到2025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

2022年,《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及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构建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及进一步发挥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和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有效利用,充分释放政务数据资源价值,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2024年,《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对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出要求。《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以便民惠企为导向,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数字技术和公共服务融合,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

2025年,《2025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对推进数字助老助残行动,强化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丰富新型数字应用场景作出部署。《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深度融合。

三、政府智能门户技术架构全景

(一)数据底座:搭建政府智能门户数据资源池

数据资源是支撑政府智能门户的基础要素和创新引擎,依托数据汇聚,实现政府网站和各类系统、平台的有效对接,打破“数据孤岛”,增加信息资源存量,构建高质量政务数据资源池,为政府智能门户推出更智能、更精准、更个性的服务提供支撑。推动政府决策和管理模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转型,构建政府智能门户全域数据生态。

(二)智能引擎:驱动政府智能门户数据强基增效

政府网站数据资源汇聚后,依托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构建、数据加工分析等智能引擎,为政府网站数据强基和增效提供支撑。自主构建网站数据资源库标签体系,将大规模、碎片化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关联,实现知识层面的数据融合、标签自动抽取、打标和结构化组合,构建知识图谱。通过自动化数据清洗工具实现非结构化文本、图像等复杂数据的高精度结构化处理,形成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更新的治理框架,以支撑网站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精准定位公众关注和需求,提供更契合用户的数据产品,并帮助政府构建“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的决策和服务模式。

(三)应用服务:构建政府智能门户场景化服务

通过数据汇聚和应用,提升政府网站资源梳理与场景设计的效率。全面分析政府网站用户访问数据、搜索热词和行为轨迹,绘制详细用户画像,提供新闻、政策和服务等的智能推荐、精准推送等个性化服务。聚焦民生关切和重点工作,汇聚梳理政策、信息和服务,以服务导办、可视化地图、便民日历、智能应用等多种服务模式,打造沉浸式特色服务应用,构建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场景,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四)交互入口:实现政府智能门户全渠道触达

通过多模态交互和无障碍设计等的应用,全面提升政府网站全域搜索、互动交流、数据融合、内容输出的服务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打造全渠道、无障碍的政府智能门户服务触达体系。在网站搜索中,通过AI赋能,实现文字意图精准识别、语音输入识别、图片上传识别等多模态搜索。在网站互动中,通过AI赋能,打造集知识查询、业务咨询、智能导办于一体的智能问答平台,实现深度语义理解,提供更契合用户需求的精准回答。在政务服务中,依托OCR(光学字符识别)、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办事材料自动核验,压缩办事审核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推动“秒批秒办”。同时,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无障碍阅读辅助、多语种实时翻译、同步手语翻译、数字人导办等无障碍设计,为老年群体、残障群体等数字弱势群体提供便捷的使用引导入口和关怀性的定制服务,有效消除信息获取障碍,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政府智能门户发展路径

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数字技术的创新迭代,驱动着政府网站由政府资源汇聚平台向政府智能门户转型,实现应用智能化、数据融合化、服务普惠化、建管现代化。

(一)应用智能化

政府智能门户提升了政府信息获取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搜索、智能问答等应用,推动网站服务模式由“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

围绕用户需求和业务主题,将关联度高、逻辑性强的服务资源进行汇聚和整合,用户输入搜索词汇或问题,根据相关主题通过网站信息智能关联,汇聚展现集动态新闻、政策文件、办事服务、部门机构、快捷入口等信息服务于一体的集成式、场景式、导航式的智能搜索服务。

聚焦政策解答、服务引导、热点推送,利用人工智能意图识别和精准问答能力,深入理解公众需求,实现有问必应,同时,深入理解用户问题语义和上下文关系,生成与原始问题相关或类似的其他问题,挖掘用户潜在问答需求,打造更智能、更精准的智能问答服务。

基于用户点击、搜索、互动等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供新闻、政策和服务的智能推荐,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其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网站信息,让政府网站信息获取更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

(二)发展融合化

政府智能门户加强了数据汇聚和关联,构建政府全域数字生态,形成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更新的全流程治理框架,以数据汇聚、数据强基、数据增效实现网站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推动政府网站数据及服务由“沉睡分散”向“协同应用”转变。

针对海量政策文件“找不到、找不快、找不准”的堵点,建设分类分级、集中统一、共享共用、动态更新的政策文件库,实现政策文件的全面梳理和智能分类,同时优化政策库搜索功能,优化关键词搜索机制,锁定核心关键词进行推送,并提供政策订阅和政策问答服务,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及时、便捷、清晰的政策信息服务。

围绕热门领域,以标签为纽带,将大规模、碎片化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关联,实现知识层面的数据融合、标签自动抽取、打标和结构化组合,构建知识图谱,集中展示热门领域新闻、政策、通知、数据、互动、服务的关联关系,形成多维度知识检索服务模式,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查找服务。

夯实数据资源底座,整合分散的政务数据,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构建统一、权威的政府网站数据资源池,实现各类信息和服务资源的深度汇聚,提升资源梳理和场景设计效率,聚焦民生关切和重点工作,打造定制化、套餐化、沉浸式“一站办”特色服务体系,推动服务流程再造,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扩大资源融合服务的覆盖面。

(三)服务普惠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驱动政府智能门户服务朝着主体多元协同、方式集成便捷、内容精准个性和效果均等普惠的方向升级,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服务体系。

通过无障碍技术,实现网站语音导览、浏览辅助、声控操作等,丰富网站交互方式,保障公共服务均衡供给,确保老年人、残疾人等数字弱势群体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和服务,实现网站服务“不落一人”,消除“数字鸿沟”。打造面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智能简版视图,自动折叠复杂栏目,突出高频信息和服务。推出亲情代办服务,实现子女远程同步操作长辈页面,实现数字反哺,构建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以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扩大服务覆盖面,依托政府网站让政府服务更好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更好触达基层,缩小区域和城乡数字差距。

聚焦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以大数据赋能绘制用户画像,打造多用户个性化专区,以用户需求引领政策、信息、服务归集,以用户偏好优化服务场景设置,汇聚服务资源、优化交互体验、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沉浸体验,精准满足企业、居民、游客、学生、老年人、求职者等不同群体的需求,打造更有深度、有精度、有温度的用户专区。

(四)建管现代化

政府智能门户重塑了政府网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基于数据分析提供决策辅助支撑,推动管理模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转型,实现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现代化。

基于对政府网站用户访问行为及使用习惯数据的采集、清洗、分析及可视化处理,深入挖掘数据使用价值,全面分析用户需求,实时掌握当下民生关注热点和痛点难点,自动生成需求热力图,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及时清理未能发现的政务“死角”,切实提升政府网站智能规划与需求洞察质效。

依托智能交互升级,进一步拓宽政民互动渠道,通过对互动渠道的舆情分析和语义识别,形成社情民意感知体系,以科学方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公众建议转化为政策调整依据和服务优化路径,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决策科学性和服务创新性。

通过图文监测识别、NLP自动标注等的运用,实现网站内容智能治理,通过多模态内容监测识别,及时发现网站中存在的错敏信息、错断链、个人信息泄露、页面连通性和规范性等问题,并快速处置。同时,通过NLP自动标注文件时效性,能够自动识别文件有效期,达成到期预警和自动更新,实现政策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政府智能门户成为政府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治理模式革新的重要渠道。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持续推进应用智能化、发展融合化、服务普惠化、管理现代化,打造智能化驱动、场景式交互、对话即服务、个性化空间的政府智能门户,构建“热点洞察研判-需求即时响应-服务智能供给-决策双向协同”的服务新生态,是政府网站迈向新阶段,实现办事“省心”、过程“放心”、使用“舒心”、管理“安心”的可行路径。

 

编辑:王筱萌

一审:张莉

二审:杜鑫

三审:邹波